银川市中关村小学开展“我的课间我做主”问卷调查,鼓励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,充分发挥场地优势,喷绘游戏地标,统筹规划场地,同时为各班发放包括沙包、跳绳、呼啦圈、棋类在内的“阳光课间大礼包”,鼓励教师走出办公室,师生一同享受课间快乐时光。
这座校园里的生动图景,正是宁夏全面落实课间活动时间延长、打造活力校园的缩影。
5月9日,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获悉,今年春季学期以来,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间活动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,各中小学校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课间活动,引导学生走出教室、走进阳光,释放天性,打造活力校园,护航学生健康成长。
课间延长后,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华西希望小学特意把挑棍儿、丢沙包、投壶、跳皮筋、抓石等10余种健康有趣的特色传统游戏引入班级课间活动,除此以外,踢毽子、下棋、篮球等地面游戏,让操场变成了学生们欢乐的海洋。金凤区第八小学通过整合多维运动空间与智能技术应用,创新打造课间体育活动新模式。巧妙利用走廊、空置区域嵌入跳房子、踢毽子等传统游戏项目,形成“大场地+微空间”互补格局。操场新增智能体育数据采集系统,通过红外计数和AI测速装置等数字化设备,实时捕捉学生运动数据并生成可视化榜单,激发学生自主运动的热情,校园课间体育活动参与率显著提升。
课间延长时间后,学生自由玩耍的时间更长了,场地有限、资源紧张的学校该如何破题?
花式篮球操、跳方格、汉语拼音迷宫跳一跳……彭阳县草庙乡中心学校结合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推广课间微运动,利用学校廊道、教室、运动场等空间,构建“趣味+健体+智育”多维课间活动体系,丰富课间活动形式和内容,让校园每处角落都成为“课间15分钟”的运动载体。
宁夏同心思源实验学校打造“阳光课间”特色活动区,彩绘“地面”游戏 玩转快乐课间;“曲线跳”“萝卜蹲”等传统游戏“走新”更走心。海原县第四小学积极挖潜扩容,利用校园“边角料”打造“微场地”,开辟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和体育活动场地,聚焦“教会、勤练、常赛”,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,推广校园啦啦操、花样跳绳、学校自编课前舞等,丰富活动形式,提升锻炼实效,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。
为确保课间活动安全有序开展,全区各中小学校构建了全方位的防护体系,加强体育场地、设施、器材和校园活动区域安全检查,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。加强运动安全知识宣传教育,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。完善安全应急预案,落实校园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和校方责任险制度,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,让这充满温度的15分钟转化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长效动能,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筑牢基础保障。(记者 高菲)